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本網站部分功能不支援IE瀏覽器,請使用Chrome或Edge等其它瀏覽器。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技術新訊

離岸太陽能:海岸地區新能源契機

參考資料之來源及日期:“Offshore Solar:A New Energy Opportunity For Coastal Communities.”, Feb 20, 2018,(網頁:https://solartribune.com/offshore-solar-new-energy-opportunity-coastal-communities/)
參考資料之作者:Rich Dana

  隨著全球暖化日益嚴重與傳統能源快速耗竭,太陽能逐漸成為再生能源發展重要的項目之一。太陽光電在發電時無需燃料、無噪音、無空氣汙染,並具有分散式發電系統及零耗能建築的特性,故不僅可應用在電廠,亦適合用在住宅發電。近年來太陽光電技術蓬勃發展,除了一般常見的屋頂型及地面型設計外,水面型太陽光電(floating solar plant)亦逐漸被採用,並可有效加利用水庫、埤塘、滯洪池等水域地區。例如參考資料作者Rich指出,中國大陸已於被淹沒的廢棄煤礦廠建置水面型太陽光電,除與淮南電網相連結外,並可提供40MW容量。
  水面型太陽光電除可建置於上開地區外,隨著技術的發展,已有許多國家提出在海上建置離岸太陽能(offshore solar)的計畫。作者Rich於文章中表示,荷蘭將於北海建立海上太陽能,並規劃將進行占據面積30平方公尺的試驗計畫,將來也有將該地區發展為占據面積2,500平方公尺的離岸太陽能計畫,並據以提供500戶傳統荷蘭家庭使用;無獨有偶,於2013年日本太陽製造業巨頭Kyocera聯合6間公司,推動日本首個離岸太陽能工程,於鹿兒島附近海域建置70MW的鹿兒島超級太陽能發電站。
  另一方面,參考文章還表示利物浦大學(University of Liverpool)的研究人員突發奇想,使用海水中含量豐富不少之氯化鎂,並取代太陽能電池中的關鍵材料氯化鎘,製作成氯化鎂電池薄膜。經實驗結果發現,在光電轉化效率等指標上,具有相似效率。因氯化鎂可輕而易舉自海水中提煉而得,故氯化鎂之價格僅為氯化鎘百分之一。這代表未來太陽光電技術,將可大幅減少生產成本,使用更不具毒性也能環保回收的材料,故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。
  雖然水面型太陽光電乍看只是把光電板架設在浮筒上,一方面有天然的冷卻系統,另一方面又可以節省土地成本,其技術門檻似乎不高,何樂而不為。但實際上還是有許多設計的細節隱藏其中,除了該建置應符合我國電工法規相關規定,另外還需取得該水域所有權人之同意、符合該水域使用之法規規範、進行環境評估、規劃設計因應颱風來襲時的對策(例如錨錠等)、造景美觀,以及後續維護計畫等,才能確保水面型太陽光電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。

(進一步內容詳見參考網頁)

經濟部能源局107年度「電力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及業務推動計畫(2/2)」
台灣綜合研究院電力工程研究團隊 編輯
意見信箱: tri-power@tri.org.tw